公版计划详情页模板

投稿
取消
词条统计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

最后修改:@

我要参与
专业解读
冰红深蓝2016-03-02
1.新好莱坞分水岭,"垮掉的一代"标志性符号,存在主义式"在路上",摩托公路片鼻祖,经典buddy film。2.高速重复对切转场,突兀闪回与墓地嗑药主观蒙太奇,先锋而酣畅,祈祷与朋克/耶稣和妓女并置,荒诞,痛苦与迷茫尽显。3.直视太阳的摄影机,是否感到了自由的眩晕?4.活得放浪形骸,死得莫名其妙。
陆支羽2011-07-13
世影史:这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不仅是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本片的成功和影响表现了电影同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互动作用。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垮掉派”文学、迷幻摇滚等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相关周边
本片的诞生纯属偶然,是彼得·方达和导演丹尼斯·霍珀电话闲聊时突然的创作灵感。两人短暂交流后一拍即合,但他们并没有为电影写好完整的剧本,大部分是顺其自然进行拍摄的。他们没有请专业摄制组,而是在城镇里雇了一些所谓的嬉皮士,持摄影机的都是朋友或者路人。大部分时候,这些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本片上映后,受到好莱坞传统制片人的冷遇,不过学生、嬉皮士和艺术家们却大为赞赏,尤其在戛纳电影节上,雷鸣般的掌声把它送上了最佳处女作的领奖台,以至于多年后,它的宣传海报还被贴在巴黎大学生区街上显著的位置。
这是第一部在电影中大量使用已经发行的音乐作品,而不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的音乐。
网友热议
{{trunk.user.nickname || '火星网友'}} / {{trunk.createTime}}
{{trunk.content}}
暂无评论~
{{err.message}}
发表
退出 {{user.nickname}}
发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