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版计划详情页模板

投稿
取消
词条统计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

最后修改:@

我要参与
专业解读
yasashin2012-10-01
卓别林与同时代喜剧演员(基顿,劳埃德)最大区别在于,其流浪汉角色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呈现来源于其童年贫苦的生活而颇为真实有力,加之其影片出现的年代正值工业化大生产,许多农民同时失去了土地,他的成功在于真正贴近观众。此片是其最佳的作品,捆绑在棍棒喜剧之中的是对时代的冷嘲与真情的赞颂。
Zola2011-05-19
卓别林用幽默的电影语言,借着一个流浪汉的种种遭遇和起起落落描绘着现实主义的故事,反差下显出的生存的艰辛,当你觉得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时,理想却带着笑容照进现实。
每日精读
卓别林和爱因斯坦两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因一部电影开始了一段深厚友谊。1931年1月30日,卓别林邀请爱因斯坦夫妇参加《城市之光》首映礼,爱因斯坦观影后感动落泪。卓别林说科学家情感丰富,都是不可治愈的感情动物。后来爱因斯坦去看《摩登时代》,同样泪眼涟涟,他写信给卓别林说,你的电影人人都能看懂,你将会是个伟人。卓别林回信,我更加钦佩你,相对论世上没人能懂,但你已是一个伟人。
相关周边
本片是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第74部影片,其平衡喜剧和悲剧元素的天才令人叹为观止。影片自1928年便开始剧本创作,即将开拍时,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已经问世,制片商纷纷转向,但卓别林却执拗地决定将其拍成默片,而米高梅也将当时几乎全部财产都投入拍摄中。开拍不久,美国步入大萧条时期,卓别林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捍卫电影的哑剧表演,但同时他也期望音乐能走入电影,于是亲自参与配乐。他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近乎偏执:因为更换演员,他不惜报废几万米胶片,浪费几个月时间;几个主要场面都修改了50遍以上,仅流浪汉与卖花女初次见面的场景就拍了8天;最终影片竟耗胶片25万余米,成片拷贝的采用率仅为0.95%。对卓别林巨大投入的回报是,影片在美首映后,观众络绎不绝,很快飚升至票房收入榜首,在欧洲同样引起热烈反响,赢利超出投资的三倍有余。时至五十年代,影片在欧美再度重映,观者的盛誉依然不绝于口。
这部影片更被影迷们誉为“遗珠之憾”,因为当年的奥斯卡发现“沉默已不再是金”,默剧的时代已经过去,有声电影当道,因此该片在奥斯卡上遭到冷遇。不过,如今的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已经将《城市之光》列入典藏电影目录中,而那些同年出品并获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却没有一部列入典藏目录。这样看来,卓别林还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卓别林邀请爱因斯坦和他的妻子艾尔莎出席影片首映礼,电影放映结束后灯光亮起,卓别林发现爱因斯坦眼睛里噙着泪花。他后来在自传里面写到,没有料到爱因斯坦是如此容易动感情的人。
网友热议
{{trunk.user.nickname || '火星网友'}} / {{trunk.createTime}}
{{trunk.content}}
暂无评论~
{{err.message}}
发表
退出 {{user.nickname}}
发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